popcorny 積分 2

我覺得redis是首選耶!! 畢竟市場上類似的產品最成熟的應該就是Memcached跟Redis,而其中Redis又比Memcached更泛用。

popcorny 積分 1

之前大家都用什麼銀行的網路ATM? 我記得玉山銀行也有MAC網路ATM,但是因為我沒有support mac的讀卡機所以沒試過。

Link1

popcorny 積分 1

想想也是。所以有關authentication的部分,就是有需要的時候,再把放在localStorage的access token一併打過來對嗎?

popcorny 積分 1

嗯。Azure的LB似乎只能做到Layer4的(TCP/IP),沒有Layer7的(HTTP)Load Balancing。不知道我有沒有誤解..

popcorny 積分 1

SPA架構下還是可以用Session啊 XD。只是原本request html改成ajax request json。還是你說的是把所有的資料都放在cookie? 這篇文章也有說這種case,但是缺點就是 1. Cookie 的长度限制 2. 安全性 3. 数据中心外部带宽的消耗 4. 性能影响,服务器处理每次的请求的内容又多了

popcorny 積分 0 編輯於

了解了。原來有Load Balancer Generated Cookie Stickiness。長知識了!! 因為我原本以為sticky session都是用類似ip hashed的方法去dispatch,如果是load balancer去建這個cookie那就合理。但是後面的server就要知道前面有Load Balancer了。

Link1

popcorny 積分 0

這有點神,所以Load Balancer還可以session-aware?

popcorny 積分 1

Sticky Session很常見啊。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一個External Cache Server去Share Session Data。當然你說的Rolling Upgrade也是一個優點。

缺點就是那台掛了,那台的Session Data就消失了,不過看應用程式特性。也許對大部分的應用這個沒有那麼嚴重,畢竟Sesion Data也只是另外一種Cache而已。

popcorny 積分 1

原來有這樣的東西,感覺挺實用的,有時候我也會有這種內部享用auto increment,但是對外又有不想被猜到的需求。

popcorny 積分 0

應該跟numpy沒關,題目都跟線性代數無關啊

popcorny 積分 1

使用C++的人口真多? 區域來講,台灣第八,只落後南韓一點點。

popcorny 積分 2 編輯於

感謝分享,也來看看Azure的服務。這次AWS推出幾個服務都跟Azure有關,另外一個是 ML1 相關的服務。應該是對應到Azure的 ML Studio2

popcorny 積分 0

Iaas提供的nfs跟vm自己架nfs應該還是有差吧..

popcorny 積分 1

NFS as a service? 感覺有需要,放一些shared configuration file或是shared resources應該不錯用。收費按照使用量來收費也算有誠意。

popcorny 積分 1

我的想法跟你一樣,基本上RMI的Remote就是把程式跑在遠端,所以call一個function就會在remote跑,就很像Thread丟到遠端一樣。真的要看到原程式碼知道。

popcorny 積分 3 編輯於

MVC永遠吵不完 XD,這次是要炒需不需要一個models資料夾。不過我覺得

  • model/entity
  • model/dao
  • model/service
  • model/task

都比你放在最上一層好..

或是有人喜歡用domain分

  • model/account
  • model/product
  • model/order

但我覺得還是有一個model資料夾.. 清楚分別MVC比較好

不過既然是Architectural pattern, 就是希望你用MVC把程式架構成三部分,

  • M是除了Entity本身還有可以獨立運行的App邏輯
  • V是把Model呈現, 所以依賴M
  • C是對外面的接口,可能是UI Event,CLI Arguments,HTTP Request 把他內化成程式內部的行為,產生M丟給V,所以依賴M跟V。

這跟實作上要不要model目錄沒關係。即使沒有model目錄,不太清楚MVC架構的人還是會把M寫在C,或是V跟C瓜葛不清。

popcorny 積分 0

感謝Ingram大指正,我修改一下!!

popcorny 積分 2 編輯於

感謝分享

原本我會把React Native跟Cordova/Titanium這些西做比較,但是顯然不是這樣。他們的出發點不同...

React Native並不是要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。他應該是想要把這種HTML Declarative + Reactive的model,從Web開發移到Native。這邊的Declarative又跟Android的xml不太一樣。有寫過React.js的應該知道,他用virtual dom的技術,並且透過diff來加快效能。所以跟native app react裡面寫的是imperative code不一樣,而改用類似HTML的Declarative描述。這其中的微妙之處,可能我要再吸收一下才能夠再體會。

popcorny 積分 1

Titanium也是類似的架構,用javascript當proxy跑起native的widget。

Link1

popcorny 積分 0

所以用他的proejct主體還是iOS project,只是裡面用React Native去render view囉? 不知道這樣理解正不正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