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了一下五年前的自己1 也曾思考過類似問主題,那時才剛能體會怎麼讓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覺得自在。
其實會想這個問題的「旁觀者」與「第一人稱」視角會有極大的差距。對旁觀者而言,他們可能已經看過了許多聽來的失敗案例,或是幾年前的「自己」。對「第一人稱」視角來說,可能正面臨著艱困的工作環境。在過了幾年後的我,再回頭看看得用知識的力量來改善自己的工作環境,無論是像精熟一項運動般,不斷修正自己的姿勢與應賽時該有的戰略概念,讓整體的形勢有利於開發活動,或是改變周邊環境(腹黑面向)。
也許我們該更激進些,不能總是讓劣幣驅逐良幣發生,得試著淘汰不適合這行飯的人。但該怎麼讓他們消失,又不會造成其他環境污染,就完全沒有概念了。
看起來是某個節目的 惡搞廣告1,節目似乎是以大陸時事為主的。長版的竟然連少林寺 18 銅人都有啊 orz
試了一下 access_by_lua1 的功能,雖然能用 lua script 來控制,但要完全適用各種情況,就還要看 lua 相關的 library 豐不豐富了。像我們有些資料得由 aws s3 取得,aws-lua2 看起來只是個半成品,不像值得依賴的專案,只好再做了另一個 location 來問能不能 access 特定的資源
qrtt1
積分 1
git push origin --delete branchname
可以簡化成
git push origin :my_branch_or_tag
然後,有些不小心把 branch 的名稱,跟 tag 取的一樣的時候,會看到這樣的 error:
qty:repo qrtt1$ git push origin --delete my_branch_or_tag
error: dst refspec my_branch_or_tag matches more than one.
error: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to 'git@github.com:acme-git/repo.git'
這情況要刪衝突的 tag,需要改成:
git push origin :refs/tag/my_branch_or_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