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uying 積分 0

Like git, but on the 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.

siuying 積分 0 編輯於

1

我不信我那台 NAS 可以行 gitlab 啦,但支援 docker 比原有本只限安裝不明內容的 package 透明多了。

siuying 積分 0

不知十數年後回望今天科技會是怎樣?

siuying 積分 0

解放 Facebook 黑洞這種事太好了!

siuying 積分 0

要試過才知 auto layout 是否較慢了。

siuying 積分 0

AsyncDisplayKit, Components, React Native。他們不同的團隊做不同但有部份相似的東西。

Components 和 React native 都是用 react 的概念。而三者都有 background render 。。。(所以説 FB 現在的 iOS 團隊真是很厲害

siuying 積分 2

Components 可說是將 React 的概念帶到 iOS 上的專案,在之前他們的演講聽到他們內部已用了一段時間。Facebook's iOS Architecture1 有詳細講它解決的問題。

相信會在月底 F8 會開放吧。

siuying 積分 0

也好,現在還放在 Google Code 的大多是已死的東西吧

siuying 積分 1

「新消息」

能夠有數字泡泡就好好了。

有 News Feed 就是有可以訂閱的討論區吧?!

siuying 積分 0

但我很喜歡這樣!! 認真喜歡這種平台因為可以推到原文,不用把所有東西放在 Facebook 黑洞裡啊

siuying 積分 4 編輯於

自動計算高度只是基本啊,還有更多更頭痛的。

有人問「為什麼不用 nib ?」nib 對於固定的介面來說是最好的,簡單易作 (假設你學懂了怎樣用),要說缺點的話 只是不好維護、沒有重用性而已,但因為很易做,那也沒大問題。

但是當問題比較複雜的時候,就非要用手動方法做不可了。

比如說我想做 Facebook Feed ,我有很多種不同的 Feed:

  • 基本 post
  • 有圖片的 post
  • 有影片的 post
  • 有 quote 的post
  • 某人 like 了某個 post
  • 某人分享了某個 post

如果這些不同的條件下的 layout 可以稍為不同 (比如說 margin 或 font size),用 nib 作就會很煩了。 有些時候可以用一個 layout 一個nib 蒙混過去,但如果以上變化可以組合呢,需要動畫化呢?這時手寫就是唯一解決方案。

習慣了的話用 code 比 nib 更簡單更快,也可以很好讀。所以不要怕用code layout 。Masonry 是個很漂亮很好用的 API ,考慮到很多常用的情況 (如更新 constant 不用存 constraint 的 reference) 。

要是說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一個:把複雜的 View 分拆,組合不同的較少的元件。例如 post 可以分作 header ,body 和 footer。header 有頭像有名字、footer 有 Like / Share / Comment 等等。如果在一個 View 裡做的話,layout code 很快就會暴漲,有很多 branch,有錯誤時 (在 Auto layout 時很容易發生) 也很難找到原因。現在回想這很明顯,但這是浪費了無數光陰才明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