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rtt1 積分 0

『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

经用户投诉,发现此内容涉嫌侵犯名誉/商誉/隐私/肖像,查看对应规则』

changyuheng 積分 0 編輯於

開始認真面對現實的意思嗎?不知道獲利狀況如何,希望不是泡泡,就算是泡泡也別太快破啊!

IngramChen 積分 0

這篇寫的真好, 雖然是英文,又長, 但大概過不久就會有翻譯...

算是解釋了為啥 bot api 最近開始炒/吵起來的原因

IngramChen 積分 2 編輯於

這也不能怪贊助人有錯誤的期待。

成為先期贊助者 -> 成功的話就是先優先拿到貨 -> 失敗的話就是錢飛了。

群眾募資的用戶通常沒有理解這是風險投資,不是購物,所以常常見到用戶對生不出實體產品暴跳如雷,這一點是用戶的問題。

但 coolest cooler 的問題是已經開始賣了,先期投資者卻沒有先拿到貨,這已經違背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了。平台商 kickstarter 也有問題,因為他們的 campaign 設計裡就有先投資可以先獲得 XX 好處的流程,也就是他們鼓勵這樣的募資設計,不能完全撇清責任。

whitglint 積分 1

「美國科技領先,中國資金充沛,新加坡多種族,台灣成本低廉,每個國家有自己的特色。」這樣的台灣特色有點QQ

fox 積分 0 編輯於

應該說,找 PMF時,用比較差的效能來換 quick delivery & fail early 是 best practice。

在確認產品被市場接受前,亦避免產品的過早優化(人力/時間/金錢成本)。

不過什麼叫過早優化,什麼又是優化不足的爛產品,就看團隊的智慧了。

IngramChen 積分 2

還有一種是直接先放廣告,然後看有沒有人點,沒人點就不用做了 XD

csc 積分 1

產品開發訪談如果做得跟台灣的媒體民調一樣有引導性的話,那就已經是失敗的訪談了啊XD

一個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本來就是"想法=>需求分析&訪談=>可行性分析=>實做",lean startup過度強調"尋找PMF"這件事,會讓某些人以為無論什麼垃圾Idea都應該作成Product試試看再說,反而容易忽略傳統的需求分析方式。

當然要不管什麼都做出Product再說也是可以,但是那就要真的快,原blog第二集講的九個月做產品或三個月優化都太慢,至少我當初在Startup是一到兩個月就在丟demo app出去的,某方面而言這其實是用半成品在做需求分析了...

Kros 積分 0

MVP 跟訪談有差別,因為訪談是已經假設許多前提,使用者在接受訪問時已經不知不覺被引導到那個情境裡面。 當然訪談還是必要的,做完訪談如果覺得 ok,還是需要一個可以真的營運的產品。但問題就出在,你真的知道那個 MVP 怎麼做嘛?

csc 積分 2

覺得MVP/PMF這幾個詞害死不少人,Product不Fit Market的話那根本不是Product而是Trash,生出這個詞會讓很多人以為應該先做MVP再來看他是不是Trash,但是很多產品根本不用做出來,經過分析或訪談之類的方法就可以知道有沒有人用了。 之前在Startup也是做了一堆垃圾出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