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len_chou 積分 0

突然想到另外一個擺扭解構的2D應用。如果把扭動軸選擇跟螢幕垂直,那就可以用3D物件的旋轉牽動2D要素的旋轉或者其他資料,因為解構得到的扭轉部分就是3D物件旋轉投影到螢幕上的結果。

但是就效能而言,不如把物件的一個軸投影到螢幕上,然後找該投影和一個固定2D軸的角度。但擺扭解構又不像投影法一樣,有物件軸與螢幕垂直的時候會數值炸掉的缺點。

allen_chou 積分 2 編輯於
  1. 應該是在lighting pass的時候可以一次處理四盞燈,減少draw call。
  2. 我的理解是,45盞燈是用deferred rendering方式在light pre-pass產生light map,forward rendering pass只是對light map做look-up。
allen_chou 積分 1

對indie dev很友善的策略啊,不過對使用in-house engine的工作室來說沒有差就是了,使用in-house engine的好處是效能和特化性能夠比現成商業引擎好

allen_chou 積分 0

對了,另外是否有刪文功能? 感謝!

allen_chou 積分 2

交替切換不同矩形,某種程度而言可以算是time-slicing,雖然說time-slicing技巧的本意是要把吃效能的邏輯分散到多個frame,我在工作上常常用這招來分散AI運算資源消耗